配置管理

总论

配置管理包括关于产品创建、维护、控制变更与质量控制的管理活动。它的目标是:

  • 识别作为配置项的产品;
  • 支持变更申请评估并记录变更控制的结果;
  • 维护配置的有效性与配置管理体系的精确性。

配置是规格要求中定义的、最终可交付物的整套功能性与物理性特点。最简单的配置管理,与版本管理一样。

配置管理对产品开发进行控制。它有助于避免对要求产品做什么以及它是否做了产生错误和误解。它通过制定解决方案步骤对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提供验证。这个功能也确保有足够的程序,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提供持续的产品维护。

一个典型的配置管理程序,如下所示:

 

 

一个配置管理计划(不管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件还是范围管理计划的一部分),应该描述所有特定技术,以及在生命周期中对它们的应用程度。计划还应该识别实施配置管理的角色与职责。启动阶段要确保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工具与系统的到位。

配置识别包括将工作分解到构成产品(配置项)、创建独特的编号系统或引用系统,并建立配置基线。这与范围管理中的产品分解结构紧密契合。

控制步骤确保对所有配置项的变更,都做了文档记录。一个重要方面是识别诸多配置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这是变更控制程序中评审和评估步骤所必需的信息,因为对范围所做变更的实效性,将受到它对相互关联的配置项所产生影响的影响。

配置状态报告跟踪一个配置的当前状态,为配置项贯穿整个开发与运营过程提供可追溯性。定期的状态报告将显示,变更申请是否得到及时处理,突出强调需要经常进行变更申请的产品或通常是变更申请来源的利益相关方。

验证与审计被用于决定产品是否符合它的产品要求与配置信息。通常,审计在一个项目阶段或项目群阶段结束的时候进行。

配置审计采用以下三个形式中任一个:

  • 外在的审计,审视配置项的相关因素,并确认配置项符合它的规格要求。审计将检查质量控制的结果,确认所有必需的测试文档都已完成。

  • 配置项的功能性审计,将检查它是否能执行了设计要实现的功能。

  • 系统审计,将检查配置管理系统正常工作,能够支持所计划的程序、实施必需的功能。配置管理的这个方面是该功能的保证的一部分。

配置管理的一种形式,也能被运用到文档管理。这主要是关于版本控制,但也可以包括功能性审计,把它作为保证的一部分。

当工作完成,维护交付物的职责转交到客户或正常运营部门。管理团队负责确保相关的信息管理原则已被运用,配置很容易被转交到在项目、项目群结束后要长久维护产品的人员手里。

 

项目、项目群与项目组合

是否需要超越简单版本控制的正式配置管理,有赖于目标的大小与复杂度。它还有赖于允许规格要求变更到什么程度。在一个基于固定价格支付方式的合同的项目中,是不允许变更的。在敏捷项目中,变更是方法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两种情境都需要跟踪产品开发过程的不同版本,都需要支持参照规格要求进行的产品验证。配置管理体系必须要适应迥异的各种情况。

在范围管理中,定义工作产生产品分解结构与每个产品的详细描述。这就成为配置,而且一旦它成为基线,就需要接受正式的变更控制与配置管理。

有些项目更为复杂,因为它们包含安全关键、保密或相关的环境。项目规模越大,参与开发、测试与整合产品的人员就越多。配置管理有一个角色,确保形成最后交付物的质量控制、所有产品的测试和记录保存、中间的组装集合和测试制度这一链条中没有缺口。

项目群管理团队需要确保所有的产出相互契合,在蓝图的情境中能恰当地发挥功能。项目群中每个项目和变更活动的方面,必须采用一致的方法进行配置管理。这使评估一个项目的产品的变更,是否对另外项目的产品、或对项目群的最终收益,具有任何影响,简单多了。

除了关键管理文件,项目组合不大可能产生配置项。但不同项目与项目群交付物集合一起以达到战略目标时,项目组合管理团队必须跟踪配置,以确保最终的整合可以达成所要求的结果。

 

SHARE THIS PAGE
30th November 2015Link to Italian page added
Back to top